重庆:北碚以山养山 火烧地变经济林

发布日期:2020-06-05 10:58:29   浏览量 :864
发布日期:2020-06-05 10:58:29  
864
       假如让你长期和树苗打交道,会不会觉得枯燥乏味?在重庆市北碚区三圣镇,52岁的村民林照华的工作就是与树苗为伴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他不但不觉得烦,反而还乐在其中。因为,陪伴他的是红豆杉,一种可以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的树种。初夏时节,林照华在青峰红豆园苗圃育树苗、做盆景,忙得不亦乐乎。 
 
  山火烧醒村民保护生态之心 

  三圣镇茅庵村地处华蓥山南麓青峰山脉,林地面积8300亩 ,森林覆盖面积达70%。

  推窗见绿,满目青翠。林照华对居住环境很满意,他是青峰红豆园的苗圃师,月薪3600元。子女在渝北区某镇上班,妻子在家中带孙子,一家人其乐融融,日子过得比较舒坦。

  甜蜜的日子也有苦涩的回忆。

  “山上燃起来了,快点去救火!”2006年8月30日上午11点左右,茅庵村三社村民谢会均在家中正准备做饭,突然看到家对面的山上冒起浓烟,他赶紧把左邻右舍叫上,带上灭火工具就往山上冲。

  20多分钟后,谢会均与其他村民赶到火灾现场,赶紧用刀砍隔离带、用树枝扑打火苗、用灭火器喷射明火。

  这场火灾过火面积达上万亩,消防、武警官兵、当地群众达1.2万余名,经过三四天的昼夜奋战,最终把山火扑灭。

  “那么好的原始森林被烧了,好可惜!”谢会均说,火灾过后,他和村民们感到很沮丧,提起这件事,心情都不好了。

  这场森林大火烧痛了北碚,也烧醒了村民保护生态的心。

  茅庵林场是北碚区的国有林场,在这场大火中,有2000多亩国有林被烧掉。

  2006年下半年,茅庵林场将被火烧的树木砍伐,昔日林木葱翠的林地,变成满目疮痍的荒山,着实让人心痛。

  通过社会资本助力生态修复 

  卢伟是茅庵林场的场长,见证了那场大火,也参与了救火。火烧之后,林场补栽了1000多亩枫香树,但是要把火烧地的植被全部修复,靠林场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都无法做到。

  山,不可能就那样荒起,茅庵林场开始思考植被修复的途径。

  卢伟告诉记者,从2007年开始,北碚区的业主潘先文开始租赁村民的林地种植树木,打算把火烧地变成经济林。

  潘先文也亲眼目睹了那场森林大火。

  2009年,潘先文在四川无意看到红豆杉植物,得知红豆杉可以提取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紫杉醇后,他大喜过望,决定扩大规模租赁林地种植红豆杉,并成立碚圣医药科技公司,为提取紫杉醇作准备。

  2011年,潘先文和茅庵林场正式签订合国,租赁1000亩林地,种植红豆杉。加上租赁茅庵村集体林地,目前,潘先文的红豆杉种植面积达上万亩,青峰红豆园成为全国最大的红豆杉产业基地。

  经过近10年培育,三圣镇的红豆杉种植已经成林。华龙网—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现场看到,涅槃之后的青峰山,绿意盎然,已经恢复了生机。

  树木变现业主和村民皆欢喜 

  据三圣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王均讲,当年参与救火的村民,有40多人长期在红豆杉产业基地务工。谢会均是其中之一,是青峰红豆园苗圃的保安,月薪2000多元,他的妻子是环卫工,月收入也有2000多元。

  “老板没有来之前,收入不稳定,到处打工很辛苦。”谢会均告诉华龙网—新重庆客户端记者,2011年,他当上保安后,一家人的经济收入有了保证。夫妻俩在青峰红豆园上班,一个月的收入有4000多元。加上10余亩土地出租的收入,一年的收入远比外出打工强。

  如今,谢会均的女儿已经出嫁,上有70多岁的父母,一家人的日子还过得去。

  靠山吃山,红豆杉成了村民收入的“摇钱树”。那么,业主投资后的经济收入如何?

  据林照华讲,青峰红豆园的树苗是从加拿大引进的曼地亚红豆杉,是目前世界上生长最快、紫杉醇含量最高的红豆杉优良杂交品种,享有“曼地亚红豆杉王”之称。目前,国内仅存3株,青峰红豆园就有2株。 

  林照华记者,青峰红豆园的红豆杉都是通过这2株曼地亚红豆杉扦插、移栽成林的。每年3月,工人会将母树裁枝,在大棚苗圃里扦插。到了11月移到育苗基地假植,2年后再移到土地上正式栽种。

  对于经营业主投入的回报问题,林照华算了一笔账,红豆杉除了用于提取紫杉醇外,还可以做成盆景卖。盆景的价格不一,有几十元,也有几百上千元,甚至有几十万元。红豆杉也可以按单株卖,价格和盆景差不多。在苗圃里面,有些树形好的红豆杉,要卖到6万元/株。

  尽管价格不菲,但是购买者络绎不绝。

 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种植红豆杉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看得见、摸得着,红豆杉提取的紫杉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开始见凸现。

  据碚圣医药科技公司负责人王方洪讲,从2018年开始,红豆杉提取紫杉醇已经取得成功,2019年提取了20多公斤。每公斤的市场价在100万元左右,经济收入可观。

  经济林催生了旅游经济发展 

  红豆杉产生的经济效益,远不止这些,由其衍生的经济价值也得到体现,许多游客慕名前往观赏,催生了旅游经济发展。

  王均说,三圣镇本来想将青峰山申报森林公园,但是那场大火之后,这件事情就搁置起来。红豆杉成林后,青峰山不是旅游景区,却胜似旅游景区,每年有几万人到山上观赏红豆杉。遇到下雪的时候,主城和周边区县前往赏雪的游客更是成千上万。

  看到旅游带来的商机,潘先文又在山上开办了乡村酒店,可以同时接待四五百人吃住,在夏天基本上一房难求。每年接待游客量达四五万人,主要来自全国各地,甚至还有老外。

  业主有收益,村民得实惠。

  来自三圣镇的数据显示,茅庵村流转的土地收入,每年可达110万元,全村村民的务工收入每年超过100万元。

  三圣镇的相关负责人表示,火烧地经过涅槃之后,已经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之路,实现了 “以山养山”目标,收到了拓宽农民增收途径、改善农民生活水平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、改善自然生态环境”的多重效益。

  事实证明,“以山养山”的北碚实践已经获得成功。

Copyright © 2020 农业农村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试验推广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北路(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) 电话:010-59195293 邮编:100125